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市场纵横-->详细内容
商业智能软件的市场趋势
作者:佚名 日期:2001-9-30 字体:[大] [中] [小]
-
作为一种定量数据分析管理的概念,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一直享有稳定的声望。来自企业各个层次的经理人经常希望获得可以用于战略和战术决策的量化数据。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得力,他们获得的报告常常像是雨后送伞,得出的结论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对数据的分析结论也是似是而非。如今,经理人纷纷求助于BI软件来解决这类问题。从IT的视角来看,BI软件的主旨在于及时向知识工作人士提供有助于分析与报告的数据,进而得出量化的结论。
IDC将BI软件定义为下列工具的集合:
●终端用户查询和报告工具专门用来支持初级用户的原始数据访问,不包括适用于专业人士的成品报告生成工具。
●OLAP工具提供多维数据管理环境,其典型的应用是对商业问题的建模与商业数据分析。OLAP也被称为多维分析。
●数据挖掘软件使用诸如神经网络、规则归纳和集群之类的技术,用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这些推断的结论往往隐藏在数据之中,不十分明显,或者过于复杂以致采用一般的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奏效。
●数据市场库/数据仓库产品一个单一的软件包,其中包括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通常还包括一些业务模型。
●执行信息系统(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数据存储与分析工具,引入了深层挖掘、趋势分析和排异报告等导航和分析特性,为理解商业发展趋势、识别问题和机遇提供直观、可视化的环境。
企业机构可以利用上述软件工具集合来形成市场研究所需的大范围数据分析方法。这些软件工具同分析型应用软件不同,它是预先配置的,具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并且建立在BI工具平台上。
BI软件工具虽然经常与数据仓库相关联,但它的配备却不一定总要与数据仓库相伴相随。例如,一份基于运作数据库的报告就是BI软件最普通的应用,但却没有与数据仓库发生任何联系。在过去,典型的报告系统是从运作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然后打印在纸张上并在整个企业中通过人工方式分发。今天的查询和报告软件向企业员工提供基于网络的情报检索和发送功能,极大地减少了与报告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加工费用和时间。
市场增长强势不减
BI软件市场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增长。在2000年,即使是经济不景气的一年,BI软件市场仍然增加了22%,达到了36亿美元。IDC预测,从现在到2005年,这个市场将以27%的年平均增长率发展,届时将会达到118亿美元。在这个市场中,终端用户查询、报告和OLAP工具占绝对主流,达到65%。用户希望从他们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遗留系统中发掘他们的数据资产,因此对BI软件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些需求推广来看,说明企业正逐渐摆脱单纯依赖于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而是明确要利用软件来帮助自己,依据企业数据做出更好、更快的决策。
此外,对分析应用需求的增加将持续刺激对商业智能软件的需求。这些软件主要用来进行复杂的预测,得出相对直接的执行报告,另外也包括以多维分析工具为基础的客户分类应用。
多层面扩展
今天,大多数BI软件主要是给管理层和分析人员用来进行内部项目的管理与分析。然而,BI软件有望在更多的层面上得以发展。
首先,在企业内部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网络已经为BI软件扩大用户基础提供了平台。在企业内,关心和使用分析报告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上述人员,任何员工都可以并且应该受益于BI软件。例如:
●销售人员能够访问他们办公室内的多台计算机以及移动设备上至关重要的CRM数据并做出必要的分析。已经有若干BI软件提供商为他们的产品配备语音接口和手持设备接入功能。
●所有雇员都能够获得人力资源(HR)数据。企业越来越多地向雇员提供与自身职业生涯相关的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Intranet进行查询。
●呼叫中心能够搜集客户历史数据,这是打开个性化CRM大门的一把钥匙。
随着内部用户范围的扩大,另一个相关趋势将会显现出来——BI软件也可以在企业外部拥有广泛的用户。企业已经在向他们的供应商、客户、股东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BI Extranet的数据访问渠道。例如:
●公司允许供应商访问他们自己的经营数据,以此密切与供应商的关系。通过使用BI Extranet,供应商可以获得诸如准时发货情况、发货差错情况和产品质量等数据。通过获得这些至关重要的数据,供应商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暴露给客户之前全面改进自己的工作。
●下游企业可以获得发货和存货总量信息,有助于提高他们自己的客户服务质量。
●对于公众组织,例如政府机构,BI Extranet可以为立法者和纳税人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增进彼此的了解。例如,许多教育部门已开始向外部社区提供学生成绩统计报告。
上述变化趋势之所以能够逐步变为现实,是因为BI软件提供商已经为他们的产品增加了网络功能。在2000年进行的一次调查中,IDC发现,超过45%的被访者回答他们是通过浏览器来使用BI软件。只要企业需要新购买或者更新已有的BI软件,这种趋势就还将继续下去。
演变、改进、适应
网络功能的引入使BI软件有机会被更广泛的用户所接受,BI软件提供商也因此而不得不提高他们产品的可伸缩性。随着这些产品的日益成熟,其他的技术特色,诸如安全特性,也得到了改进。
BI特性的改进还包括将数据挖掘算法集成到BI软件套件和分析应用之中。总体上看,数据挖掘市场要比BI软件市场具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数据可视化功能是另一个赢利点,在BI软件之中有望纳入更先进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当用户面临更大、更复杂的数据集的时候,数据可视化功能具有一种潜在的能力,可以使用户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获得更加有效的体验。当用户进行试探性分析时,希望有监控和警报的功能,以便对例外情况进行分析。
BI软件的功能将会快速增强,因为那些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厂商正在将更多的数据库功能集成到BI软件之中,以便与那些正在把BI功能纳入数据库软件之中的传统数据库厂商进行竞争。例如,Oracle、IBM、Microsoft和NCR已经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功能结合进了他们的数据库。在过去的10年间,是BI软件提供商而不是数据库厂商在潜心研究BI软件,占据了BI软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数据库厂商转而将BI作为重点,这就对独立的BI提供商形成了威胁,但这种威胁也不是致命的。其原因之一是BI软件虽然是一个单独的市场,但其相关的若干市场在结构上都相互关联。尤其是,很大程度上来说,日益增长的终端用户查询与报告软件市场将不会遭到威胁。虽然数据库提供商结合了数据挖掘功能和OLAP工具,但强有力的BI软件提供商将会开发更多的功能,以便在数据库之上的层次中保留一块有价值的空间。当然,不能适应这一趋势的BI软件提供商将会受到损害。BI软件提供商的策略是将他们的技术捆绑或嵌入应用分析包或开发环境中,以此避开数据库厂商所带来的威胁。这样,即使是数据库提供商的新BI技术也无法轻易地拆散这种共同发展的同盟关系。
门户的独立性
BI软件提供商通常提供一个单一的、基于网络的入口门户来提供报告、OLAP和数据挖掘信息。这些入口与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Portal)不同,通常是不被用户直接访问的。而CA、Oracle、IBM、微软和Plumtree等厂商提供的EIP则不同,它们结合了其他非结构化的数据,诸如电子邮件、新闻组以及多媒体内容,为直接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虽然这些软件厂商也提供多种信息的合并功能,但对于这个意义更宽泛的EIP市场,并没有哪一家BI提供商有足够的能力谋求在这里分一杯羹。然而,BI软件厂商通过向最流行的通用EIP提供连接来实现BI的应用,使其成为一个企业全面信息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上述市场趋势使得BI概念被广泛应用,BI软件工具也得到相应的增长。当企业持续出现不断增长的数据量而造成数据泛滥时,BI软件将会担当起一个持续性的战略角色。(蔡叶飞 编译)